暖城春光丨康巴什区:在“共富力”中“上春山”
阳春三月,桃李萌发,康巴什一派春山清霁,乌兰木伦河水绿如蓝。
在康巴什区玫瑰公园里,一场园林绿化现场教学课正在进行中,“今天我们学习桃树的修剪技术,大家都上手,不懂就问,不怕学不会,就怕不学。”康巴什区园林绿化景观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回珍边解说边示范,他是此次负责培训的主讲老师。
为了让大家真正“一技在手”,一开春,康巴什区便组织了多场培训,将课堂搬进大棚、苗圃、公园、绿化带……园林绿地管理和养护技术、树木病虫害防治技术、常用造景技术、花卉培育等生涩的内容,在张回珍幽默风趣的讲解中,变得通俗易懂,围在他身边的30多位学员,都是康巴什区的转移农牧民,时而现场提问,时而相互讨论,氛围组的“热力”拉满。
“春节前,我参加了挂灯笼的劳务队,挣了一万多元,而且完工就拿钱。过了年一听说有培训,我就报名参加了。掌握了这门技术,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就业,可比到处打零工强多了。”家住康巴什区丽日家园的转移农牧民王彩霞说。
有人拿着“真金白银”眉开眼笑,有人期待“今年更比去年好”,这种喜悦和期盼来自于“以工代赈”政策的深度落实。
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,这是康巴什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。
康巴什区作为全市唯一的“非资源型旗区”,转移农牧民在总人口中占比较大,转移进城农牧民和困难群众的就业始终是各项民生工作的“重头戏”,但受制于无工业底子、城市建成期短等“先天不足”,如何让“饭碗”实现普惠一直是康巴什区的“案头”之重。
发展社区经济,是个新事物,但对康巴什来说更意味着大好机遇。
2023年,康巴什区抓住新修订的《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》实施的契机,迅速建立健全“以工代赈”工作机制,发挥基层党组织轴心作用,联动四个街道成立共同富裕社区党建联合体,出台“轮值书记”制度;吸纳转移农牧民组建了多支劳务队,开展就业技能培训;在政府投资性项目招标发包时,按照“以工代赈”相关规定设置条款,确保由转移农牧民主导的劳务队参与项目,尽最大可能提高劳务报酬占比;建立评分系统,对考核中得分高的劳务队在“以工代赈”项目上给予优先选择权……一整套机制运行下来,有效地将转移农牧民就业难和市政工程用工难的“乱麻”理成了一股绳,成功打造了“以工代赈”和“培育社区集体经济”两把“刷子”。
走进青春山街道的邻里中心,被一处生机盎然的花卉市场所吸引,前来购买的居民络绎不绝。“辖区内正好有一家绿化公司,他们培育产品,我们提供平台,低于市场价售卖,既让利了居民还能为社区创收,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儿。”青春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、办事处主任韩毓介绍说。
2023年7月,由康巴什区青春山街道神华康城社区居委会100%持股的鄂尔多斯市友邻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运营,这是康巴什区首家社区新型集体经济公司。公司在党建引领下,创新服务思路,盘活社区资源,丰富服务供给,打造了集养老助残、家政服务、物业管理、托幼服务、党群服务中心运营管理等为一体的邻里中心,培育出了小社区桥接大市场的新型经济体,让居民出门步行一刻钟可达、生活需求一站式搞定。
运行半年多,邻里中心的多元业态有效提升了社区微循环的造血能力,累计增加就业岗位41个,累计收入30万元。据估算,2024年预计可带动消费增长约560万元,节省因社区阵地运营而产生的政府保障资金230万元,将实实在在为政府“减压”。
而在转移农牧民人口最多的哈巴格希街道,去年街道通过“以工代赈”带动辖区16家劳务公司、14支劳务队实现就业增收。成立希和社区集体经济公司和新美好专项公益基金,公司经营利润以实施公益项目的方式反哺辖区百姓,让经济发展、社会治理成果为辖区群众共享。
在康巴什区的四个街道,一组组鲜活的数据都在指向一个价值维度——“共富力”,且这个“力度”正在不断跃升。
全面推广党建引领“以工代赈”,建强共同富裕社区党建联合体,不断培育发展社区新型集体经济……2024年,康巴什区将实现“共同富裕”列入全面建设美丽内蒙古先行区和美丽暖城示范区的“任务表”,进一步细化步骤、分解动作,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“二次分配”来促进民生、体现公平。同时,紧盯项目审批、劳务用工、资金使用、质量验收等各个环节,加强监管,确保惠民政策精准惠及目标人群,不断提高转移农牧民工资性收入,激发广大群众的内生力,为基层社会治理蹚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子。
“去年,我们实施了一系列举措,效果非常明显,也积累了一些经验。转移农牧民有活干、有钱赚,矛盾少了,人心齐了。对社区来说,集体经济发展好了,才能给居民办更多的好事儿、实事儿。今年,我们继续加把劲儿,让转移农牧民有奔头、让社区集体经济有看头。”哈巴格希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春文信心满满地说。
顺着杨春文的视角望出去,春山茂,春水盛,康巴什区共同富裕的春和景明,跃然眼前。
▼
更多新闻,点击↓↓
审核:王博阳